
本校家長教師會成立的目的是希望加強家長與學校之間的溝通和合作,並改善學生福利。 根據 本會會章,凡入讀本校的學生的家長或監護人,均自動成為家長會員。 會員可參加本會舉辦的活動,又可以參與常務委員會選舉,並參與家長義務工作。 每年我們舉辦家長講座、親子活動趣味活動、台灣升學家長交流團、家長工作坊等。本會希望透過不同活動, 增進家長與學校的溝通,以達致家校合一的效果。
工作目標
增進家長與學校的聯繫
加強學校與家庭的合作
協力促進教育效能和學生之福利
年度目標
鞏固本會跟各方面關係
深化家長義工的發展
讓新生家長投入慕光大家庭

處理上網而產生的家庭矛盾 - 家長講座
子女沉迷上網及受不良網上資訊牽動負面情緒的情況,影響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甚至破壞家庭和諧關係。有見及此,為協助老師及家長們了解如何處理由電子產品及互聯網所產生的家庭衝突,本校將舉辦家長講座,並懇誠各班主任積極參與及向家長推薦,好讓更多家長受惠。 稍後我們會整理成【家長教養筆記】,以分享其他未能抽空參與講座之家長。

向着美好的目標成長 - 刁銘怡爸爸
這十多天看着水仙花的生長,也感受到大自然給我們生命的意義…
在家裏的和在學校裏生長的水仙花都是同一批,同一時間開始成長,但它們經過的路就不一樣,在家的我們可以每天看着它,但因爲陽光不足,長得不太好。
在學校的水仙花有老師每日的照顧,雖然我們不能每一天都看到它,但知道它們成長的更美好,作爲家長也很安心。而最【感恩】的是在家裏的和在學校裏生長的水仙花都同時在努力,
只要有老師及家長的栽培,就可以放心讓他們自然地向着美好的目標成長 !

家長校董及替代校董選舉
慕光英文書院已於2020年11月13日順利完成家長校董及替代校董選舉。是次選舉共收到選票1120張,而空白票及無效選票共佔143張。有關點票詳情及結果如下:
選舉結果:
候選人編及姓名 | 得票數目 | 候選人當選職位 | |
得票第一位 | 1號候選人周美嫻女士 | 581張 | 家長校董 |
得票第二位 | 2號候選人鄧少芝女士 | 396張 | 替代家長校董 |
第二十五屆家長教師會執行委員會委員選舉結果
親愛的家長們:
第二十五屆家長教師會執行委員會 (簡稱「執委會」)選舉,於2020年9月18日已圓滿結束,9月18日及19日進行投票、9月20日進行點票工作。
是次參選本會共收到22位家長會員參選。根據會章執行委員會之家長委員為12人,因此,當中最高票數之12人均自動當選。茲將執行委員會選舉投票結果公佈如下 :
已簽回家長票數 : 301/645
已簽回老師票數 : 54/73
參選編號 |
當選人姓名 |
子女(班別) |
獲得票數 |
20 |
何敏珠 |
(1D) |
171 |
10 |
陳清波 |
(1C) |
171 |
12 |
周美嫻 |
(1D) |
169 |
6 |
刁慶麟 |
(2A) |
156 |
22 |
丁淑敏 |
(2A) |
156 |
19 |
陸曉莉 |
(1A) |
153 |
15 |
鄧少芝 |
(1D) |
153 |
16 |
胡慧敏 |
(1A) |
152 |
5 |
杜詠詩 |
(1D) |
146 |
17 |
范曉藝 |
(1E) |
137 |
14 |
史靄鈾 |
(1D) |
134 |
18 |
楊冰 |
(3C) |
133 |
謹此感謝各位家長和老師踴躍投票,使選舉順利進行,並恭賀 :
何敏珠女士、陳清波女士、周美嫻女士、刁慶麟先生、丁淑敏女士、陸曉莉女士、鄧少芝女士、胡慧敏女士、杜詠詩女士、范曉藝女士、史靄鈾女士、楊冰女士當選第二十五屆家長教師執行委員會家長委員。
2020年10月16日(星期五)晚上七時將進行第一次執行委員會會議,而執行委員會主席及其他職位將於會議中互選產生,任期兩年。本校深信在新的委員加入後,家教會必定薪火相傳,延續家校合作的使命。
此致
貴家長
慕光英文書院家長教師會副主席
凌潔真老師 謹啟
第24屆家長教師會委員
家長委員 | 老師委員 | ||
主席 | 陳慧儀女士 | ||
副主席 | 陳志華先生 | 凌潔真老師 | |
司庫 | 李卓榮先生 | 李潔英老師 | |
文書 | 陳碧清女士 | 李碧茵老師 | |
總務 | 黃漢琳先生 | 黃秀春女士 | 張永豐老師 |
康樂 | 張碧蓮女士 | 施碧文女士 | 鄒朗廷老師 |
聯絡 | 韋慧婷女士 | 鄭桂銘先生 | 李婉冰老師 |
榮譽委員 | 何美鳳女士 | 伍勤女士 | |
利素珊女士 | 簡小燕女士 | ||
蘇榴英女士 | |||
顧問 | 扈小潔老師 |
最新消息
《青少年網絡文化及家長管教技巧》講座
9月25日家長教師會及學校社工(女青)安排了一場《青少年網絡文化及家長管教技巧》講座 ✅ 以下為講座資訊 :日期: 25/9/2021 (星期六)時間: 2:30-4:15pm ( 2:15分開始點名)題目: 青少年網絡文化及有關的親子管教技巧內容: 讓家長認識沉迷上網的成因,及背後的內心及成長需要,講解適當的溝通和管教原則,並以個案分享形式教授家長與青少年溝通的技巧和心法,協助青少年建立良好的身心習慣。對象:中一至中三家長講員: 伍詠光先生地點:慕光英文書院禮堂 (Hall)...
《PTA Ma Ma’s Voice》
在這重要的日子裏,你會用甚麼方式向媽媽表達愛意? 慕光家教會的媽媽和老師們就選擇了在下班的繁忙時段,秘密相約在一個專業的錄音室內,認真專注地練習。對音樂一竅不通的我們,只靠全情投入,戴上耳機後,我們就把愛的宣言灌錄成歌曲,將溫柔的心聲變成一首能永恆保存及紀念的歌曲,送給兒女一份難忘獨特的驚喜。 最後,感謝錄音師Jason...
《台灣文化及升學考察團》
家教會於復活節期間舉辦《台灣文化及升學考察團》 四天內遊走四所大學和兩所中學。有家長們的支持,不可能的任務也變得可能。 ...
「台灣之旅」家長的感想
能夠升讀大學是多少同學和家長的夢,只可惜香港大學學位有限,僧多粥少,入學門檻就變得很高,再加上開辦的科目不夠多元化。這樣往往使到有許多同學望門興嘆!幸好升學的途徑仍然有很多。為了尋找其他的可行性,很多家長曾向本會提出希望能夠參觀別的地方的大學,特別是台灣,一處距離香港只需飛一兩個小時便可以到達的地方。
經歷三年多的時間爭取,在扈小潔老師的鼎力協助下,排除各種困難,我們終於在七月初成團出發了!
我們拜訪及參觀了六所不同的大學,各所院校各有特色。他們大都擁有優美的校園,寬闊的教室,超大型的圖書館,專業的設備,舒適方便的溫習和研討的地方,交通配套,保安設備,可供選擇的多元化學科,完善的宿舍……當然還有我最喜歡的重重的文化氣息和濃濃的人情味!
而我最欣賞的是一所大學實行的「師徒制」,老師和學生的關係很親密,老師除了面提耳受之外,學生們也可以就任何問題向老師提出請教,而老師也會竭盡所能為他們解決問題,給予他們幫助。我也希望有這樣的師傅呀!
跟許多人一樣,我是有點擔心台灣畢業證書的認受性。但在此行中發覺了每所大學都有與其他國家大學結聯辦「雙學位制」學程,就是説二年或三年在台灣就讀,另外二年或一年在其他國家就讀,合格畢業就可擁有兩所大學的畢業證書了。認受性從而提高了許多。
在費用方面,學費加生活費每一學年大約為港幣四至六萬元。還可申請獎學金和減免學費。同時大學亦可以為學生申請工作証,賺取生活費。參觀當天,就有僑生分享,他不需父母任何金錢的支助和負擔呢!
回想起程時,同學和家長們都抱著一半遊台灣,一半探索參觀的心情出發。但經歷數天來參觀六所不同的大學的過程當中。大家都看出了升讀大學不是遙不可及,而是充滿可行性和希望。在分享會上同學和家長們,像放烟花似的,發放着他們的心聲,訴說他們的理想。從中我可以感受到同學們奮進努力的心志!祝願他們都能夠選上心儀的學科和理想的大學!
今次本會的台灣大學升學及文化考察之旅得以成功,在此特別鳴謝扈小潔老師的幫忙!亦感謝隨團出發照料同學的陳發成老師和各位家長。
希望下次有機會可以到中國大陸和其他國家的大學考察,讓同學有更多的選擇和機會。圓夢之餘也可以得着開啟美滿人生的鑰匙!
今次由家長教師會主辦,得到扈小潔老師和陳發成老師帶領的台灣大學參訪團已經圓滿結束。
我本人並沒有入讀過大學,所以,今次能參觀台灣六所大學,覺得十分興奮。縱觀各所大學,各有特色,在此不能盡錄。其中,要表揚的,是每所大學都很歡迎我們到訪,除了有關港、澳招生的負責人外,亦情商在學的港、澳僑生留校招待我們。其中,有一位本校的舊生,還跟兩位老師聚舊,倍添人情味。另外,有一所大學竟然是由副校長來接待,真令我們受寵若驚。
在學術方面,每所大學都有些學科是與外國(多數是美國)的大學結聯,可同時取得兩所大學的畢業證書,提高了台灣大學的認受性。在生活方面,每所大學都有港、澳僑生會,協助新來台的僑生適應台灣的生活。而在環境方面,大學校園有一種寬大舒適的感覺。其中,有一所大學竟然有自已的牧場,真令人讚嘆。
經過這次實地參訪,令我對在台灣求學的認識加深很多。亦給我更大信心,在台灣求學是另一選擇。
家長教師會主辦,由扈小潔老師及陳發成老師帶領「家教會台灣升學及文化考察之旅」順利圓滿結束。
兒子穎聰對台灣升學問題一直都十分抗拒,但估不到一回到家中的時候,兒子主動已經要求對我說,很希望可以到台灣升學及自己會努力讀書,我問他為什麼突然又想台灣升學?他說了因為看見台灣有他想追求的科目、感覺到當地老師及同學的熱情對待等等……,兒子對台灣升學有所改觀,這是我意料不及的。
而自己從來沒有想過這次台灣交流團,令我改變了很多想法,一直以來都沒有想過,仔仔會有機會在香港或海外其他地方讀上大學。但這次交流團,令我好像打了一支「強心針」,原來台灣這個地方,人情味濃之餘,都會給予我們孩子的機會及有很多的科目選擇。
經過這次五天台灣交流團,參觀了六所台灣大學,都各有特色,例如學校理念、入讀的要求及照顧剛來到台灣升學的學生適應及照顧,都令做父母更加安心,令我覺得入讀大學除了香港及外國之外,原來台灣都是一個十分好的選擇。
「台灣之旅」學生的感想
相信許多人對在台灣升學都有不同的偏見,例如:台灣畢業香港認可嗎?台灣大學學費貴嗎?等等不同的偏見,當參加完這次考察團後 ,令我對台灣大學有改觀。
我十分榮幸可以參加由家教會舉辦的台灣升學及文化考察之旅。在這五天當中,我們參訪了六所私立大學——玄奘大學,銘傳大學,淡江大學,大葉大學,逢甲大學,東海大學。六所大學都各有特色,有以綠色為主,亦有因學生安全亦移平一座山。而六所大學當中,我最喜愛的大學是東海大學。東海大學位處於台中,環境優美,大學佔地有7個維多利亞公園,內更有牧場和教堂。東海大學眾多科目,我最感興趣的是外語學系,其更可到外國參訪交流。東海大學更有勞工教育制度。同學在就讀大一時必須在校園打掃,令學生可以一嘗校工的滋味。東海大學更有慕光的師兄就讀,令我們在台灣都有家的感覺。
五天行程中令我最難忘便是安排前往逢甲夜市,每人更派發$250台幣,讓我們在夜市中飲食購物。夜市中有不同的台灣特色小吃——「大腸包小腸」,「臭豆腐」,「紅豆餅」……令我們回味無窮。逢甲夜市在台中市,更鄰近逢甲大學。
其實台灣大學各有特色,但選擇大學最先應考慮自己興趣,其次考慮大學學系是否有該興趣相關的學系,再考慮學費……
五天行程中亦要感謝2位帶隊老師——扈小潔老師,陳發成老師以及五位在百忙抽空的家長。五天行程中7位老師家長照顧我們,他們為我們安全擔憂,為我們安排行程等。亦感謝22位同學的合作令行程更美滿。在今次旅程中令我了解更多不同大學的資料。最後多謝家教會舉辦是次的台灣升學及文化考察之旅。
我參加了由家長教師會舉辦的台灣五天交流團。本次的交流團令我獲益良多,也令我對台灣的大學有更深入的了解,讓我知道其實台灣的大學並不比香港的大學差,對台灣的大學的印象有所改變。我們參觀了六所大學及幾個景點。行程十分豐富,但不會太匆忙,還能體驗到台灣的人情味。
我們所參觀的每一間大學都十分吸引同學去就讀。其中最吸引我的是東海大學。這所大學是一間綠色校園,面積十分大,整個校園都充滿綠色的植物以及有牧場,方便學生上課。而且,這所學校有適合我以及我有興趣的科目一一生物科技課。 根據東海大學的學長姐所說,該課的學生可擁有自己的一間研究室,這令我十分心動。而且台灣的學費比香港便宜,物價也沒香港高。學校還有獎學金以及有做兼職的機會,可以應付自己的基本開支。而且該校還有我們學校的畢業生在那讀書,這還我更有信心能就讀東海大學。
本次的交流團不但讓我更了解台灣的大學,還讓我感受到台灣人的人情味。我們在參觀大學時他們的師生對我都十分熱情,有問必答,又請我們喝飲料,又每人送禮物,對我們十分熱情丶友善。我十分滿意,希望還可以再次參加家教會所舉辦的交流團。
「台灣之旅」老師的感想
順利完成家長要求的「台灣參訪大學升學團」,我感到開心,欣慰。初加入家教會的我,接受此重任,真是膽戰心驚:內部文件及招標的工作已不簡單、辦理簽證部份更是苦不堪言,直至登機前,最後的工作才能完成。慶幸在旅途當中,有家長的幫忙,才能圓滿地完成是次的考察團。
參加是次的考察團的同學來自中三、中四級不同的班別,同學的能力各有所長,並且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同學。我相信同學當初是懷著半是考察,半是玩樂的心態去參加是次的考察團。但經過五日四夜遊走六所大學,由大學的簡介會、參觀設施、與港澳生交流、和慕光師兄的分享,使同學的眼界大開,以及開始憧憬自己的大學生活。此外,他們相信自己只要再努力一些,一定有機會成為大學的「新鮮人」。這正正是我所祈盼的。我深信小朋友只需要給予機會,再加上正確的學習方法,人人皆可成材。
我非常感謝參加是次考察團的每一位家長和同學,感謝陳發成老師的幫忙和支持,更感謝家長教師會對我的信任!由同學出自家門口開始,我和陳老師已經為家長和同學憂心,既左盼亦右顧。一直到考察團完畢,收到各家長和同學的「回到家中」的訊息,我倆才可以放下自己的心。不過能使家長和同學進一步了解台灣升學,早一步裝備自己,為自己的生涯規劃再向前多走一步。即使再辛勞一些,慕光的老師也樂意承擔。
近年參與過不同的文化交流團,但今次家長教師會舉辦的「台灣升學及文化之旅」,參觀了台北和台中的六所大學,是其中最特別及獲益良多的一次。
交流團除了有帶隊老師和同學外,還有五位家長和他們就讀本校的子女參加。其中四位家長,是在家教會共事了多年的家長委員。在整個行程中,家長們除了關心自己的子女外,也主動與其他同學分享和照顧他們,分擔了我們二位帶隊老師的工作。看到本會的家長委員,為了擴闊同學的視野、讓同學有更多元化的升學途徑,付出了寶貴的時間和假期,實在感動!
完成了交流團後,從同學及家長的回應中,知道大家都有意外收穫,對於到台灣升讀大學,有了很正面的態度!同學認識到在台灣升讀大學有很多好處,而且也不是遙不可及的事。這個旅程鼓勵了他們努力向上,好好的裝備自己。其中一些家長,更積極考慮讓同行的子女到台灣升學!
回港後數天,家長委員更有機會直接向校長分享是次交流團的成果,爭取在來年繼續舉辦類似的交流活動!深信他們的付出和堅持,必會在未來幾年看到成果!
是次活動的前期工作,以及在參觀大學時與大學教職員的溝通,大部分都由扈小潔老師一力承擔了。沒有了她事前的溝通、聯絡和努力,這個交流團恐怕又要再延遲一年才能成事了!再次代表家長和同學多謝她!